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日前,滨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滨州市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提高社会知晓度,尽快把《方案》落到实处,我从制定背景、出台意义、路径措施等方面对《方案》作进一步的解读。
李玉川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国防动员办副主任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对沿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建设人河城和谐统一的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黄河文化遗产廊道等发展规划。我市作为黄河流经的重要城市之一,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加强沿黄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021—2022年,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我市实施了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和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全面推进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让滨州看到了生态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增强了继续推进相关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出台为我市生态廊道保护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指引。
《方案》对我市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黄河沿线的森林、湿地、农田、城市绿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打破生态系统之间的孤立和破碎化状态,增强了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提高了整个黄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促进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方案》针对如何高效保护建设沿黄生态廊道提出了明确路径,确定了近期的重点任务,主要从河滩、堤内外、公园、自然景区不同区域提出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针对性措施;从水系、交通、城市、乡村不同方面提升绿化水平;从农业、工业、矿区、城乡生活不同领域整治环境污染;又将生态、旅游、文化三大版块进行结合以保护传承黄河文化;从洪水灾害如何防治到如何节约集约利用水源两个方向保障水安全,全面且深入地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明确了责任单位,压实了各部门工作责任。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方案》,推动省《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