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她扎根基层,用行动践行为民服务诺言;她坚守一线,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热土;她初心不改,用信念书写基层干部使命。她就是滨州市统计局派驻滨城区三河湖镇李潮岗村第一书记周娜。
在驻村工作中,周娜牢固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始终坚守岗位,抓党建、促发展、办实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实干实绩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抓党建、强组织,强化党建“主心骨”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驻村以来,周娜持续调研、走访,她发现,基层党组织是群众信赖的“主心骨”,只有不断强化组织引领,才能激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于是,她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结合全市村党组织“提标育强”年行动和“跨村联建”工作,健全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包括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带领党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单位、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先后开展5次派出单位、镇、村党支部以及连片村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形成共抓共促基层治理的局面。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干部为民服务水平,周娜通过开展“每月遍访”活动,收集村民意见,多次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研究村发展规划。同时,组织党员外出学习,积极培养年轻党员和后备干部,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在谈及驻村感受时,周娜说,“我相信,只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把基层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就能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立长远、促发展,架起干群“连心桥”
李潮岗村内道路大部分是砖砌路,且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常态,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驻村后,周娜把乡村道路建设作为工作和帮扶的重点。她积极向派出单位党组汇报,通过申请各类政策项目资金、发动村民捐款等形式筹集资金,共铺设11条沥青路,打通两条断头路,覆盖路面9000余平方米,排水沟5000余米,实施了1740米的弱电下地项目,并种植绿化苗木,安装太阳能路灯,彻底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难问题。
如今,李潮岗村主要干道均已铺设沥青路面,两侧种植有大量树木花草,不仅整洁美观,而且夜晚还有路灯照明,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也为村里开展文体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
出实招、办实事,当好群众“贴心人”
驻村第一书记一头代表组织,一头连着民心。驻村以来,周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为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 周娜协调市体育局,为村内广场增配健身器材。2023年春节前夕,她联系市书法协会开展迎新春送对联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她帮助村内残疾人申请配发辅助器具,在春节和重阳节走访慰问困难群体,联系市中医院为村内60岁老人开展义诊送健康活动。遇到雨雪天气时,她组织党员和公益岗人员第一时间扫雪除冰,方便群众出行。她还联系派出单位市统计局到村里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庆祝儿童节活动,为村内20名孩子送去书包文具等礼物,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周书记隔三差五的就到我家来看看,问问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帮忙。看到我家外墙不结实了,她就联系施工队把外墙加固了,我打心里感激她。”村民杨双财说。
基层一线,绽放巾帼风采,青春之路,书写不悔人生。驻村以来,周娜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汗水演绎奋斗人生,用信念铸牢使命担当。正如周娜自己说的,风雨写就履历,灯火见证成长,驻村的日子已经成为她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且值得自豪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