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2018年8月,滨州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档案管理科进驻市档案馆520办公室。6年来,全科人员本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宗旨,扎实工作,悉心服务,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出色的成绩。
一是不辱使命,情暖来访人。6年来,年均接待来电、来信和来访约2500人次,查询缴费凭证、会计凭证1200余卷次,查询复退军人档案信息200余人次,转出档案材料500余份,查询党员信息材料 120余份,查询离退休职工户籍、亲属关系信息材料100余份。以灵活就业及下岗职工人事代理档案为例,其社会服务需求范围广,查阅、取证、转移、归并等各个使用环节都日趋频繁。不仅管理数量大(近2万人)、档案来源广(破产企业人员、改制下岗人员、个体工商户以及自谋职业人员等)、卷宗材料杂,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流动性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愈发明显。近年来承担的查阅档案任务主要有:1.为退役军人享受国家政策查阅入伍及退役安置材料;2.提供党员入党材料;3.档案社会化管理查阅整理;4.查阅档案记载为户政部门核实信息;5.为委纪检部门查处案件提供档案材料;6.为继承、财产分割、居住等固定资产的所属查阅档案;7.为60岁以上人员享受独生子女费提供档案材料;8.为报考人员提供学历、毕业生相关材料;9.为失业人员享受相关补贴查阅提供档案材料;10.为满足退休条件人员提供档案材料办理退休审批手续;11.本人查询参保缴费人事档案中的材料或单位为其缴费的凭证及有关材料;12.人员岗位变更致使的人事档案调转,传递流动;13.本人、子女或亲戚考学、入党、参军等的政审阅档等。仅上述枚举的事项就对应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党工委、派出所、住建局及社保及就业、失业等多家部门。
二是建章立制,情暖同路人。为进一步加强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机关档案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政策要求,经研究,制定了《滨州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10个档案管理制度,方便了中心各科室收集、整理业务档案,及时审核移交入馆。
三是夯实基础,情暖引路人。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市档案馆及中心领导悉心指导下,全科同志集思广益、齐心协力,从组织管理、档案工作人员、制度建设、集中统一管理、档案资源前端控制、档案进馆、信息化建设、档案用房、档案设施设备配备、安全管理、档案检索、日常利用、编研开发、利用效果、工作创新等方面强化完善,2021年被山东省档案局、山东省档案馆授予“2020年度山东省档案工作业务建设先进单位”,为单位争先创优添砖加瓦。
四是守正创新,情暖同行人。强力推进人社部社保数字化转型试点,高质量完成我市社保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2023年我市有幸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社会经办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我科室作为牵头科室迅速响应,组织专门人员跟进落实。3月15日,下发《关于开展档案工作基本情况调研的通知》,对全市7个县市区社保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了解县区工作难点堵点,对工作落后的县区进行重点指导帮扶,为县区树立“谁经办谁收集谁整理”的归档管理工作原则。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自7月起启动我市社保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截至现在,已完成市直全部高频历史档案和部分县区高频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120多万页。方便了业务科室网上查档,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效能。彻底解决了历史档案年久失修、纸张破损不能长期保存的难题。
|